病 虫 情 报
安徽省枞阳县植检植保站 第 四 期 2023年3月28日
Add:县连城东路18号 E-mail:ahzyxzbz@163.com Tel:0562-5756215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赤霉病全县偏重至大发生。
二、发生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据我站近期调查,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平均9.8%、枝带菌率平均1.1%。由于免耕轻简化种植,秸杆还田,田间寄主广泛,随着近期降雨和后期气温回升,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将快速上升,小麦扬花期田间菌源量将满足赤霉病重发的菌源条件。
2、寄主条件和栽培措施。我县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普遍不强,且播种期长、播种量大,生育期不整齐、群体密度高,抽穗扬花期拉长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
3、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花期吻合度高。受秋播干旱气候影响,我县小麦播种期长,生育期不齐,抽穗扬花期拉长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预计4月上旬,主栽小麦将进入齐穗期。当前病菌子囊壳平均成熟度指数17.2,预计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在 4 月上旬,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
4、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上旬阴雨天气多,平均气温偏高。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
三、防治意见
贯彻落实“一控两保”(控流行,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以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全面实施二次预防。
(一)农业防治: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化学防治
1、防治适期:抢抓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开展第一次预防(见花打药),施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抢在雨隙或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2、防治药剂:推荐选用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等对赤霉病防效好、控毒强且对锈病、白粉病具有兼治效果的高效对路药剂。
3、科学施药: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防治小麦赤霉病,要用足药量,配足水量,均匀喷雾。植保无人机施药应添加飞防助剂,亩用药液量不少于1.5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8-2.2m,飞行速度小于6m/s。
4、注意事项:坚持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顾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的防控,做到“一喷综防”;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推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小麦收获期应加强管理,及时清除赤霉病粒并干燥入仓,以免真菌毒素进一步增加。做好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严禁乱丢乱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