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因脑部神经元变性引起。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
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同时还会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嗅觉减退、认知障碍、感觉异常、尿便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焦虑和抑郁。
约7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常感到紧张不安、坐立不宁等;约50%存在抑郁症状,常表现为兴趣减低、食欲减退、易疲劳、易哭泣、忧虑、失眠、自觉无用无能、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倾向。
由于帕金森病起病的隐匿性,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因此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机。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
手抖又称为震颤,是指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交替或者同步收缩产生的手部有节律的不自主运动。通常,大家认为老年人出现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实际上,手抖≠帕金森病,因为引起手抖的原因还有很多。
生理性震颤:一般在人情绪紧张、生气激动时会出现,通常表现为手控制不住地发抖,一旦引起手抖的原因消除,症状就可以很快消失。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尽量避免诱因,适量运动,保持心态放松。
特发性震颤:包括老年性和家族性震颤。老年性震颤一般指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部分调节功能减退引起的良性震颤。家族性震颤通常具有家族史。特发性震颤通常表现为手、头部及下颌不自主晃动等症状,紧张时会加重,静止或饮酒后会减轻,但通常患者不会伴有肢体僵硬、行走缓慢等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时不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性震颤:一般指服用某种特殊药物后引起的震颤,通常双手同时出现,可以表现为静止性或动作性震颤,停药后手抖症状通常会消失或减轻。可引起这一症状常见的药物有氟哌啶醇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种手抖通常是由甲亢引起,同时患者会伴有怕热、多汗、乏力、易饥饿、消瘦、心悸、心慌等高代谢症状。患者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可以确诊。
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但已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起搏器手术治疗、“磁波刀”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康复训练等,这些治疗均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
同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存在于帕金森病的任何阶段,在疾病初期和晚期表现更为明显,它不仅可以加速疾病进展,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重患者的运动症状。所以,科学的心理调节治疗要贯穿帕金森病患者诊治的全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庭共同努力。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帕金森病,克服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放松乐观的心情,保持充足睡眠,多运动锻炼。
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其听音乐、读报、养殖花草等爱好。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克服自卑心理。
严重者可以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同时还可以辅以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等。
科学识“帕”,全面抗“帕”,可以有效延缓帕金森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