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背景及依据
城市作为各类要素聚集的空间载体,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2010年科技部启动创新型城市工作以来,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布局建设,支持全国78个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安徽省有3个:为合肥、芜湖、马鞍山,均已通过国家验收),取得显著成效,各创新型城市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自2016年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后,铜陵市锚定“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主动融入“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围绕构建企业和平台、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政策和制度四大创新体系,打出“组合拳”,成效显著。至今年1月6日,科技部宣布支持铜陵等全国25个城市开展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后,我市及时出台了《铜陵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为下一步扎实推进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围绕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从创新要素聚集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对社会民生发展的支撑、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特色指标等6个方面进行了谋划。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要求,在搜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思路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我局代起草《铜陵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8月我局书面征求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市直单位意见建议,20家单位反馈意见建议。9月5日,专题向市政府分管吴强副市长汇报方案的修改完善情况,并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的要求对方案进行再次修改完善,形成方案送审稿。市司法局反馈合法性审查意见。并经再次修改后,形成《铜陵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送审稿)》,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
四、主要目标
预期目标:创新引领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创新指标位于中部地区同类城市前列,创新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同时列出了到2024年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技术合同交易额(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家)、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等19项国家创新型城市主要指标目标。
五、重点任务
《方案》全文共分三章27条,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进行系统谋划,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分解27条重点任务并明确责任单位、措施保障等确保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一)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任务。
(二)实施产业转型发展工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以城带乡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任务。
(三)实施创新载体升级工程,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从高质量推进园区创新工作、加大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力度、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推进众创孵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构筑人才集聚地。从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着力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任务。
(五)实施开放合作创新工程,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任务。
(六)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从健全创新治理机制、整合优化科技政策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任务。
六、创新举措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进一步充实创新企业培育库,以“科升高”“规进高”“招引高”为主要抓手,三管齐下,齐头并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深做实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新一轮三方共建,谋划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市场化运行的新模式。推进加快中科大医药和新材料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铜陵分院)实体化运行。统筹协调中科大现有在铜落地的项目入驻,加速中科大科技成果来铜转移转化。
(三)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供给。聚焦制约我市六大产业链发展的“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七、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研究重大事项。同时健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工作制度,紧扣重点任务,合力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列督查计划,围绕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进行督促检查,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质量。
八、下一步工作
科技部门将积极会同发改、经信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有铜陵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让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解读机关:(市科技局)
咨询科室:(政策法规科)
联系方式:(23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