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务
|
具 体 要 求
|
责任单位
|
时限要求
|
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
(一)全面及时发布涉企政策举措
|
1
|
强化支持民营经济相关政策公开,推动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
县经信局,各乡镇政府
|
10月底前
|
2
|
及时发布税费优惠政策和申领办理规程,精准直达相关利益方,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
|
县税务局、县财政局等,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二)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
3
|
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和评价机制,推进涉企政策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政策制定从政府部门“端菜”转向企业“点菜”。
|
县经信局、县发改委等,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4
|
围绕民营企业办事创业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及时回应关切和解决问题。
|
县经信局等,各乡镇政府
|
10月底前
|
5
|
深化重要决策制定、重要部署执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提高政务服务透明度,以公开强监督,让权力运行更阳光。
|
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三)强化扩大消费政策信息公开
|
6
|
加大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信息的公开力度,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
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局、县教体局等,各乡镇政府
|
10月底前
|
7
|
聚焦“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大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大建设项目公开力度,特别是发布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政策举措,加强政策咨询服务,激发投资活力。
|
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等
|
10月底前
|
(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8
|
落实省、市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专项提升行动任务,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涵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专项提升行动方案,聚焦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从目录编制、平台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面提升公开质量和效果。
|
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等市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
|
6月底前
|
二、助力保障改善民生
|
(五)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公开
|
9
|
突出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信息,推送相关群体,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
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等,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10
|
及时公开促进就业创业、就业供求信息,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信息公开工作。
|
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局等,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六)推进民生项目信息公开
|
11
|
持续加大实施2023年暖民心行动、为民办实事事项相关信息公开和宣传推广力度,全方位展示工作亮点、典型案例、惠民成效,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
|
县发改委等,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七)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12
|
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公开标准,督促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公共属性较强、需要重点监管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做好公开目录建设,实现信息常态化发布。
|
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委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各乡镇政府
|
6月底前
|
(八)做好疫情信息公开
|
13
|
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信息公开,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发布疫情信息。
|
县卫健委等,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三、总结基层“两化”经验
|
(九)做好基层“两化”工作评估
|
14
|
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推广各地好做法、好经验,持续巩固提升工作成果。
|
基层“两化”领域牵头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15
|
抓好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基层“两化”新增领域标准目录指引和省、市政府有关部门调整现有基层“两化”领域标准目录指引的落实,着力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水平。
|
县政务公开办,县 “两化”领域牵头单位,各乡镇政府
|
12月底前
|
(十)落实基层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标准
|
16
|
优化专区功能和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结合实际增加乡村振兴、旅游经济、治理创新等特色板块,确保内容上丰富、形式上多样,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
各乡镇政府
|
5月底前
|
(十一)加强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建设
|
17
|
进一步完善咨询答复工作机制,做到有问能答,有问必答。拓展咨询渠道和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贴近民生民愿。
|
县政务公开办,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5月底前
|
(十二)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向村(居)延伸
|
18
|
强化对乡镇、村(居)级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全面做好惠民惠农资金发放等信息公开。
|
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19
|
对已经通过村(居)务公开栏公开期满后的相关材料,要继续留存村(居)委会供村(居)民查询,稳步推动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的协调联动。
|
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四、优化政务信息管理
|
(十三)优化政府规章库建设
|
20
|
加快政策文件库建设,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规范性文件目录,集中公开并动态更新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电子版本,做到“一库检索、一库查阅、一库下载”。
|
县政务公开办,县司法局等,各乡镇政府
|
12月底前
|
(十四)提升政策解读质量
|
21
|
对重要政策性文件,注重运用客观数据、生动实例,采取图表、动漫、视频等方式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从政策背景、重点任务、落实措施等方面说清讲明,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避免误解误读。
|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22
|
加强政策解读工作培训,提高政策解读工作的认识。
|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23
|
继续组织参加省、市优秀政策解读评选活动。
|
县政务公开办,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12月底前
|
(十五)拓宽解读渠道
|
24
|
充分运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新闻发布会、政务公开专区、政务服务大厅等渠道,积极协调主要新闻媒体转发转载政策解读,不断提高政策到达率和知晓度。
|
县数据资源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25
|
对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重要政策,推动“集成式”解读、“专题式”发布,全链条、全方位、全景式展示政策信息。
|
县政务公开办,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十六)探索建立政务公开查评机制
|
26
|
根据市政务公开主管部门要求,按照“月检查、季评议”的工作模式开展政务公开查评工作。
|
县政务公开办,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五、夯实政务公开基础工作
|
(十七)不断强化制度、平台、队伍三大关键因素建设
|
27
|
建立健全信息源保障制度,信息保障责任到人到岗。强化政务公开机构的协调能力。工作开展有力。
|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3月底前完成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
28
|
优化平台,做好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技术支撑。
|
县政务公开办,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29
|
依法公开本机构的职能等信息,制定更新公开目录。明确政务公开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
|
县政务公开办,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30
|
编制工作手册,加强人员培训,突出平台熟悉度。
|
县政务公开办
|
持续推进
|
31
|
加强本单位各机构人员政务公开工作培训。
|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十八)加强政府信息互通共享
|
32
|
根据市统一部署,推动政府信息资源互认调用,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信用铜陵、公共资源交易网等平台的数据共享共用机制,将信用铜陵双公示、公共资源交易网招投标信息汇集至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专栏进行集中管理、分类展示,实现信息同源、实时更新、一次发布、多端共享,着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效率。
|
县政务公开办,县发改委、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
持续推进
|
(十九)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
|
33
|
推进依申请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建立健全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工作制度。
|
县政务公开办,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34
|
准确适用依申请公开各项规定,从严把握不予公开范围,对法定不予公开条款坚持最小化适用原则,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做好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诉讼答辩工作,防范法律风险。
|
县政务公开办,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
(二十)持续做好年报编发工作
|
35
|
规范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报,确保体例规范、数据准确,接受社会监督。
|
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
|
每年1月底前
|
36
|
增强保密意识,依法依规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
|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
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