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规划计划> 工作规划
索引号: 11340722003126039F/202307-00031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枞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枞阳县经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7-05 发布日期: 2023-07-05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770
枞阳县经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3-07-05 09:02 来源:枞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根据安排,现将2023年上半年我单位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总结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工业投资与经济运行方面

1.经济运行退中有进。受国际市场大环境影响,企业外贸订单减少,国内竞争激励,部分经济运行指标出现小幅下滑。但总体表现为退中有进,提质增效有所加强,经济抗压程度较高。1-6月份,规上工业实现产值62.41亿元,同比下降2.36%

2.工业投资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政策引领、宣传提质扩量增效、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企业提振信心,抓住经济运行低迷窗口期开展投资建设,进行技改升级。1-6月份,工业投资实现34.44亿元,同比增长59.2%;其中,技改投资实现2.96亿元,同比增长55%,新开工制造业投资2.7同比增长123.5%

3.企业倍增深入实施。为深入实施规上工业倍增计划,从量上为工业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上半年,我局先后于2月、4月、6月在全县范围内,会同统计、税务工作专班,对拟入规工业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摸排培育。截至目前,已入规工业企业1家。经第三轮摸排确定有34家企业年度培育进规可能性较大。6月末,已有枞阳光华铝业有限公司提交上报申报入规材料,预计7月份可以入规。另有11家企业1-5月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其中鑫宝建材和海螺建材2家企业预计8月可以入规;10月预计有4家、11月预计有13家、年报预计有14家可培育进规。

4.亩均评价持续开展。为进一步倡导“亩产论英雄”理念,促进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集聚。今年3月以来,在市亩均办的统一组织下,对全县范围内所有规上工业企业以及用地面积达3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进行基础数据摸底收集。共有214户企业参与评价,其中规上企业113户,规下企业101户。根据初评数据,2022年亩均税收为8.44万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1.05%

5.为企服务扎实高效。上半年,针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大环境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局面,我局通过落实领导包保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针对下降幅度达20%以上企业进行走访服务,宣传政策,了解解决诉求等方式,进行助企纾困。成功助力中科华鹿(铜陵)有限公司等离子体污水处理设备申报认定安徽省首台套产品;助力龙宸纺织等企业争取省市奖补资金约500万元以上,县本级促进工业发展奖补资金800万元以上。

(二)中小企业服务方面

1、推进培育库动态调整工作。积极开展铜陵市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库动态调整工作【四类库:拟进规培育库、高成长性培育库、专精特新培育库及小巨人培育库】,年初共计105户企业纳入培育库中。

2、强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和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上半年,培育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横生建材、中玮装配、森林雨具、力峰建材、雅雅织带、锌坤金属、鲍记蜂业】,6家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横生建材、立太智能、铜陵光华、启东热能、宇腾真空、中玮装配】;推荐2家企业参加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评选,8家企业参加参加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

3、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推荐1家企业申报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企业申报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三)民营经济方面

1.常态落实联企包保落实落细干部联系包保企业,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调整印发《枞阳县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工作方案》,对329家“四上企业”进行全覆盖包保(3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包保178家企业,30名科干联系151家企业)。落实落细“五必访”要求,60名联企干部深入走访,了解企业所需,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到在项目工地、企业车间协调解决问题,点对点精准帮扶企业。上半年,包保干部先后收办企业诉求85件,办结78件。

2.为企服务好中有进。印发《枞阳县开展“亲清有约”周六助企服务日活动方案》,每周安排1名县级领导干部面对面接待服务企业,采取现场办公、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推深做实助企服务,上半年共开展助企服务活动15期,13位县领导接待来(走)访企业47家,收办企业诉求26件。【其中:用地问题5件、项目建设5件、融资问题4件、市场开拓3件、规划调整2件、其他问题2件、政策奖补2件、税费问题1件、招标投标1件、要素保障1】其中:19件诉求已办结,7件问题正在办理中(用地类)。

3.民营企业培育稳步提升上半年,2家企业成功入选市级2023年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源库,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培育市场主体,把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作为稳增长的源头活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661户,同比增长37.16%;其中:民营企业新增735户,同比增长56.72%;个体工商户新增1895户,同比增长31.87%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枞阳工业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点企业增长乏力。因房地产企业整体复苏乏力,我县重点企业枞阳海螺股份因水泥行业整体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熟料价格下降,市场销售疲软,2023年上半年,仅实现产值15.81亿元,同比下降19.44%。同时,配套家居企业龙头万华禾香板业公司上半年产值也较去年同期下降7.56%

二是区域增长整体较弱。上半年,我县除白梅没有规上工业企业外,其余15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出现负增长,只有会宫、浮山等5个乡镇正增长;经开区作为全县工业经济主战场,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为60%,同比仅增长9.53%

三是项目推进未达预期。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并如期投产达效。目前,规上工业培育进度慢,月度入规企业少,主要是今年新建新投产项目少,质量不高;另外,如英莱特员工招引进度不快,设备投产达效进度不力;得益能源、铜都线缆建设期延长,预计8月末才能试生产;博泰铝业、骏哲轻合金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兆熠智能装配式建筑目前仍未达产,项目推进未达预期,影响了企业数量倍增及年度产值增长。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工业投资与经济运行方面

主要工作目标:下半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1亿元,预计实现工业投资3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6亿元。1-12月份,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实现工业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技改投资9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净增18家。

1.点面结合,进行靶向施策。针对对前经济运行指标下滑被动局面,首先细化工作目标,实施精准推进。以点抓面,稳步达成预期工作目标。譬如产值预计可分析到乡镇、到企业微观层面,充分发挥乡镇、经开区主体责任,共同研究企业做大做强措施,实现产值等经济指标数据应报尽报、应统尽统、不跑不漏。其次狠抓项目推进,实现投产达效。强化得益能源、铜都线缆等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力度,争取在8月末实现试生产,年内如期入规,实现规上企业个数、产值数的双提升。

2.专班跟进,确保培育成效。在去年成立的拟进规企业培育工作专班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人员配备,继续深入各乡镇、经开区拟进规企业开展调研、摸排、服务。通过讲透入规政策,讲明发展路径,讲实培育目标,讲懂服务方式,让企业明白入规好处,知道入规方向,做好提前准备,确保达产企业如期入规,力争实现年度净增18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目标。

3.政策扶持,助力工业发展。根据工业经济发展最新态势,安排修订县本级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为“工业强县”战略实施打造强劲政策引擎,引导企业以亩均效益评价结果A类为荣,获得奖补扶持等政策荣誉为光;倡导企业跟踪先进生产技术,适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不断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枞阳建设走向深入。

(二)中小企业服务方面

1.强化政策宣传。将以往省、市政策文件作为参考,深入企业进行宣传,引导企业奋力发展,“押题备考”,提前为满足申报条件做好相关准备。

2.加大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技术中心等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切实加大人才培训和研发投入,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不断打造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目标区域内的产业链制高点。

(三)民营经济方面

1.常态做好为企服务常态开展“亲清有约”助企服务日等活动,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工作机制,做到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办理过程闭环管理、答复回访高效高质。出台《枞阳县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暂行办法》,建立诉求精准交办、部门会商、限时办理、提级调度、挂牌督办、回访测评等闭环办理工作机制。对超期未办结销号的企业诉求,分蓝牌、黄牌、红牌3个等级,由“四送一服”办联合县纪委监委、县效能办进行挂牌督办,并将亮牌结果运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

2.抓实诉求办理质效重点关注企业满意度提升工作,严格按照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刚性机制。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省平台上企业留言(市级交办)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对属地政府和县直部门办理后的问题,逐一采取电话回访,对企业不满意的,重新将问题发至原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对确实不符合办理条件的,耐心细致向企业做好解释说明,确保企业负责人在省、市第三方评估中不出现答非所问或不知情。

3.推进实施民营企业倍增行动。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全面提振市场信心,确保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不少于3200户,每万户新增企业法人10户以上;新增有效注册商标不少于80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件以上。深入开展“行长遍访市场主体”活动,推行财政性资金存款与银行贷款挂钩制度,加速推进企业直接融资,新增贷款55亿元、“四板”挂牌企业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