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日前,枞阳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枞阳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文件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2〕1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2024年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评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22〕2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要求,更好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制定形成《方案》。
二、决策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2〕1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2024年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评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22〕2号)。
三、出台目的
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结合我县卫生和中医药工作重点,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落实中医药相关政策,将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打造成网络健全、设施设备完善、人员配备合理、管理规范、中医药防治与康养融合发展的完整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确保我县2023年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工作目标
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要求,结合我县医疗机构现状,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管理,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中医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
五、重要举措
(一)建设标准要求
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建设共包括组织管理、促进发展、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服务、监督考核、满意度和知晓率、加分项8项建设标准,共42项评审内容(其中重点指标14项),总分为1020分,其中重点指标430分,其他指标570分,加分项20分,得分≥870分,且重点指标全部达标的,为合格。
(二)主要措施
1.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充分发挥党在中医药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枞阳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建立县级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二是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县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三是贯彻落实中医药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2.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县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加大对县中医医院的扶持力度,规范科室设置,补齐短板弱项,改善就医环境,推进县中医医院各种形式医共体建设。二是强化二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补充作用,标准化建设中医药科室,提升其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等设施设备配置。三是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枢纽作用,规范设置中医科、中医馆、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四是强化村卫生室(服务站)网底作用,所有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其中10%的村卫生室设置“中医角”。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中医药类别高精尖人才,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二是提升全县中医药人员素质,持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师承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中医药技术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县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60%以上;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所有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4.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推进县级医院省、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完善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医技科室服务功能,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二是拓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范围,推进中医专科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建立师资队伍,积极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5.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一是大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注重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落实。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将中医药纳入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重大疫情中医药人群预防和早期介入治疗机制,全程参与传染病预防、诊治、康复工作。
6.注重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一是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把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二是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扩大中医药科普内容覆盖面,加大新闻媒体对中医药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中医、认同中医、使用中医、感受中医药文化。
7.扎实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一是加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科学建设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二是培育中医龙头企业,推动全县中药材加工技术及深加工能力提升,推进中医药加工产业链条发展。三是促进中医药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四是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
六、实施步骤
共分为宣传发动、自评申报、推进实施、评审验收四个阶段。
七、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创建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重大意义,按照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抓好创建工作。
2.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创建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方案,量化分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限要求,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定期对创建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各项创建指标达到要求。
咨询电话:0562-3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