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枞阳县金融企业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现将《关于2022年度枞阳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呈上,请予审议。
2023年10月24日
关于2022年度枞阳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3年10月30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蔡劲松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度全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末,我县金融企业共4户,其中,地方法人银行2户,分别为枞阳农商银行、泰业村镇银行;担保业2户,分别为枞阳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安徽省宇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一)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总量与结构
1.全县金融企业资产状况。截至2022年末,全县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22.33亿元,负债总额209.66亿元,所有者权益12.6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0.08%、-0.12%、0.48%。全县金融企业无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
2.全县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状况。全县金融企业实收资本10.11亿元,其中地方国有资本3.25亿元,占32.15%。分行业看,地方法人银行实收资本7.37亿元,其中地方国有资本1.36亿元,占18.45%。其中,县投发集团对枞阳农商银行出资1.25亿元,对泰业村镇银行出资1100万元。担保类金融机构实收资本2.74亿元,其中地方国有资本1.89亿元,占68.98%。
3.全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状况。全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45.4亿元,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国有资产42.85亿元,占94.38%;担保类国有资产2.55亿元,占5.62%(以上详见附表1:枞阳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分析表)。
(二)全县金融企业经营状况
全县金融企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0.03%,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144.44%。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0.26%,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137.5%。县投发集团2022年从枞阳农商银行分红500万元。担保业实现营业收入0.07亿元,同比增长-12.5%,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增长200%(详见附表2:枞阳县金融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表)。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举措
(一)加强金融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优化金融企业治理的引领作用
全面强化金融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对金融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构建“坚强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尽职的经营层、有效的监事会”五位一体的公司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优化金融企业治理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二)强化资本管理,构建地方金融资本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开展金融企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和资产交易报告工作,进一步摸清理顺国有产权配置及变动情况,推进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覆盖的国有金融资本基础管理体系。二是加大金融企业财务状况监测力度。组织开展金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及时掌握全县金融企业经营情况,对金融企业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核查国有金融资本运营、投向和布局等情况。三是组织开展担保公司经营绩效考核。制定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年度经营业绩指标考核评分细则,着重从业务增速、业务构成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考核,将经营业绩完成情况与公司高管薪酬挂钩,增强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优的积极性。
(三)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国有资本服务实体能力
一是推进财金联动支持金融企业发展。县财政2022年拨付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宇神担保公司担保费补贴共计500万元,拨付枞阳农商银行小额信贷贴息1180.26万元,2023年对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增资3200万元,上述措施有力地增强了地方法人银行和担保公司的流动性,有效地支持了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县地方法人银行2022年末贷款余额103.74亿元,当年新增9.45亿元,同比增长10.02%;其中枞阳农商银行2022年末贷款余额100.14亿元,当年新增9.02亿元,同比增长9.9%,存贷比52%,较上年同期下降0.67个百分点;枞阳泰业村镇银行2022年末贷款余额3.6亿元,当年新增0.43亿元,同比增长13.56%,存贷比54.63%,较上年同期上升2.14个百分点。三是促进国有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融资杠杆助企功能。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2022年末在保余额132笔40093.9万元,当年新增4993.92万元,同比增长14.23%;其中中小微和三农123笔39515.9万元,占98.56%,年化担保费率1%以下。
(四)助力风险防控,确保国有金融资产稳健运行
一是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银行风险化解。县财政2022年拨付枞阳农商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税费财政扶持资金715.53万元,2021年至今县财政共拨付枞阳农商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税费财政扶持资金1857.99万元,有效地降低了该行风险化解成本。二是鼓励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宇神担保公司积极争取省担保集团风险补偿607.14万元,督促2家公司全力开展追偿挽损行动,截止2022年末已收回代偿款514万元。三是完善金融企业“三会一层”治理机制,全面加强法人治理、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积极化解存量不良贷款,严控新增不良贷款。
截止2022年末,枞阳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3.25%,较年初下降1.24个百分点;泰业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年初下降1.22个百分点,2户地方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5%控制线。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2022年末I、II级资产之和13214.59万元,占该公司资产扣除应收代偿款后的余额13243.02万元的99.79%,高出占比下限不得低于70%的规定标准,资产质量良好,属全省低风险担保机构。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国有金融企业服务实体力度有待加大。一是枞阳农商银行、泰业村镇银行2022年末存贷比分别为52%、54.63%,均处在较低水平,信贷投放力度有待加大。二是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2022年末放大倍数2.6倍,比省财政厅要求的3倍低0.4倍。三是金融企业合作不深入。我县2家地方法人银行2022年未与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开展政银担批量合作业务,2023年枞阳农商银行与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开展政银担批量合作业务41笔3020万元,仅占该公司今年政银担投放数35051万元的8.62%,占比较低。泰业村镇银行尚未与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开展政银担批量合作业务。
(二)金融企业潜在风险不容小觑。一是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企业经营风险凸显,易导致地方法人银行不良风险上升。二是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追偿挽损工作推进缓慢,抵押资产变现能力差,不良担保贷款回收压力大。三是司法处置不良资产程序多、成本高、执行难,清收效果不明显。
(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亟待夯实。全县金融企业尚未建立统一、有效的统计制度,不利于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基础数据的收集、汇总、审核与分析。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全面落实党管金融各项要求,切实发挥金融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坚决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党对金融企业领导不动摇,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对金融企业治理体制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人员。三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压紧压实金融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努力构筑金融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敢于担当作为的长效机制。
(二)持续强化金融企业实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一是推进金融企业补充资本金长效机制建设。实行担保资本金注入与经营业绩考核挂钩机制,支持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扩大资本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增强运营能力。二是引导金融企业聚焦实体。完善金融企业支持地方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金融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加强创新、优化服务、简化流程,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促进金融企业加强合作。支持地方法人银行与枞阳县融资担保公司深化政银担批量等各项业务合作,优势互补,优化信贷与担保资源整合,更有效地支持小微与三农发展。
(三)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金融企业运行风险。一是压紧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督促金融企业不断完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化法人治理机制,有效完善内控体系,以制度规范、约束、监督经营管理活动。二是针对地方法人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将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纳入重点监测范围,着力关注信贷结构和资产质量,加强全方位监管,确保持续健康发展。三是针对国有担保公司,与省市加强对接,积极争取增资扩股、代偿补贴等政策,壮大担保资本实力。强化日常监管、现场检查与保后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四是针对不良资产处置,坚持“府院联动”,组建由政府、银行、企业、司法及相关部门参与的专班,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清收与盘活力度,开辟金融债权诉讼案件绿色通道,积极主动地实施贷款重组,分类处置、精准施策,逐步化解不良信贷风险。
(四)完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扎实做好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报告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全口径报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对于切实摸清家底、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提升管理公信力,推进国有金融资本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二是强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金融、国资等管理部门之间“横向协作”,完善省市县“纵向联动”,充分发挥工作合力。三是贯彻落实财政部、省财政厅等有关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要求,组织实施好基础管理、经营预算、绩效考核、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各项工作。四是推进国有金融资产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统计手段,实现各级各部门互联互通,全面完整反映国有金融资本总量、投向、布局、处置、收益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