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度,县水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落实中央“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逐项梳理,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水利工程建设提速提效。2023年度省级下达投资计划11009万元,预计全年完成下达投资计划的98%。全年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1个,其中防洪安保工程、沿江易涝区泵站圩内配套工程、罗昌河会宫上段堤防加固工程、梅花站工程、防汛物资仓库新建工程、胡家老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共6个工程基本完成,堤防加固长度约8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5km²。实施枞阳县红旗水库等8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打造优质项目、亮点工程,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落实质量责任,建立健全水利建设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全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其中枞阳县幕旗山站工程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水利工程“禹王杯”奖。
(二)水资源监管严格把控。一是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完成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工作,夯实我县水资源管理基础;二是开展连城湖-羹脍赛湖水系连通工程生态流量(水位)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工作,探索河道水生态保护方式、方法;三是在安徽枞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同节水+水权交易”,完成两起水权交易,省水利厅推荐上报全国节水办作为典型案例征集;四是在枞阳县白柳镇龙井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铜陵市首个节水教育实践基地枞阳县数字农业节水展示馆,成功举办开馆及宣传活动。五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方案审批率提高。2023年水保方案审批数36件,防治责任范围330.4527公顷。水土保持信息化监下发违规扰动图斑比去年下降60%。六是加强水法规宣传。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制作宣传标牌,悬挂宣传横幅,分发宣传单页,组织水法规网上答题,组织各站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三)河湖长制工作守正创新。一是强化责任体系,构建长效常态治理“大格局” 。积极开展巡河、护河,做到巡河护河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现场解决在一线。同时,辅以民间河长、护河员、“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并全面推行“河湖长+”工作机制,实现河湖水域管护全覆盖。今年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6329余次,现场处理问题36件。二是以河湖长制体系制度为依托,积极发挥部门力量,形成“部门共治圈”。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长江岸线垃圾漂浮物清漂专项行动、“菜子湖联合河湖长制巡湖”行动、“蓝盾2023”“长江禁捕,打击刀季”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坚持问题集中排查和河湖长、河长办定期巡查多管齐下,对流域内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个锁定破坏水生态的问题和源头。在日常河湖巡查的基础上,以水利部河湖遥感图斑复核为着力点,会同有关乡镇和部门进行现场复核,对核实的问题进行立行立改,按照上级要求的任务部署和时间节点,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部图斑复核及整改销号任务,全年共复核整改365处河湖图斑。定期开展巡察“回头看”,确保每个水污染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枞阳县还委托专业机构对辖区内主要河流进行“一河一策”“一河一档”修编,对钱桥河等5条河湖健康评价及建立河湖健康档案,为每条河流“对症下药、开好药方”。三是纵深推进,绘出美丽幸福河湖“新画卷”。按照“五位一体”幸福河湖创建标准,分批分类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2023年高标准打造了枞阳长河、羹脍赛湖等2条幸福河湖,其中枞阳长河创建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已通过省级验收,羹脍赛湖创建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已通过市级验收。神灵赛湖和连城湖市级幸福河湖建设已通过验收,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四)水旱灾害防御平稳有序。紧盯防汛“三大风险”和抗旱薄弱环节,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是做好监测预警等四预工作,各水利工程平稳度过汛期。扎实做好方案预案修订、汛前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和调度演练等备汛工作。召开全县水利工程防汛工作会议,成立4个水利工程防汛工程督导组,全面落实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等责任人防汛责任,强化值班值守,严格巡堤查险。扎实做好方案预案修订、汛前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整治和调度演练等备汛工作。结合实际开展洪水防御预案修编,完善现状防御体系下的水旱灾害应对措施。同时做好强降雨监测预警预报等四预工作,科学防汛,成功防御了第5号台风“杜苏芮”和“5.27”等多轮强降雨天气。二是加强水工程调度,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强化水库、河流、山洪灾害防御和在建涉水工程等重点部位安全度汛。充分发挥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作用,抢抓长江水位高于内湖的有利时机,在确保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的情况下,实施闸坝联合调度,科学调度水工程蓄水保水,为全县65万亩农田灌溉水源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助力乡村振兴有能有效。一是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常态化开展农村供水问题排查整改,配合县住建、首创水务等部门开展供水设施维修养护,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编制了《枞阳县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针对供水工程设施薄弱的部分供水厂开展标准化建设,率先创建标准化管理要求。目前全县已整合成6座规模水厂,新增供水规模16.22万吨/d,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大水源”供水、“大水厂”制水、“大管网”送水的“枞阳模式”。三是今年以来,按照县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县乡村振兴局统一要求,对全县各镇、乡上报2023年乡村振兴项目(水利方面)进行了逐一梳理,经上报审核等程序落实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9个,资金500万元,涉及全县15个乡镇、县经济开发区39个村(居)。年度目标任务:塘坝清淤整治32口、沟渠清淤改造15条、小型水库清淤整治3座,泵站更新改造3座,涵桥拆除重建2座。
(六)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一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通过集中学习、组织座谈、召开会议等形式,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文明创建持续深化。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健康县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守护河湖安澜,党员在行动””等主题党日活动和结对帮带、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巩固,宣传阵地稳步建设。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一些目标任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工程项目进展较慢。个别项目前期工作耗时长,审批工作进度慢,导致工程迟迟不能开工;部分工程征地无法按时完成,停工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水资源管理与节约用水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非常规水利用量低,新建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不全。三是河湖长宣传引导氛围不浓厚,群众参与度低,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基层河长巡河质量不高,河长巡河流于形式。四是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审批低于60%、项目验收率低于80%;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全县水利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要求,准确把握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下水利工作新任务,对标对表上级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建设提速、项目提质、产业提效、生态提优、服务提档工作目标,以保障河库安澜、创新改革发展、巩固节水成效、提升饮水安全为主要抓手,推动水利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一)统筹推进2024年度重点水利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总投资10.3亿元。加快推进2023年度未完工项目建设,续建项目5个,分别为立新水库改扩建工程、大砥含站工程、横埠河横埠大畈段堤防加固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汤沟河镇区段岸坡整治及截污工程,计划完成投资0.93亿元;谋划实施重点水利工程 8个,分别为枞阳县泊塘灌区一级提水工程、枞阳县横埠河、长河、汤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枞阳县万桥、复兴圩站工程、枞阳县横埠河上游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横埠河枞阳段治理工程、罗昌河枞阳段治理工程、长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工程(枞阳部分),计划完成投资9.37亿元,预计年后可开工建设。强力推进白荡湖陈瑶湖流域防洪治理工程、两湖灌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水利长远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二)加快病险水库整治。实施枞阳县莲花水库等4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枞阳县祖庄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二、紧盯关键环节,坚决打好水利防汛减灾硬仗
(三)抓实防汛保安措施。牢固树立水忧患、水危机意识,认真落实“四预”措施,坚持防重于抢,防治并重,及时组织汛前全方位检查,逗硬完成隐患整改。配合市级水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应急示范演练,指导各地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补充更新防汛物资。加强防汛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关注极端天气过程重点区域,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会商研判,严格落实汛期周会商研判机制。科学调度水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
三、突出标本兼治,切实推进生态保护持续向好
(四)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与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大力推进并联审批机制,加大遗留问题清查整改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不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等违法行为,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一是开展横埠河上游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56 km2。二是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设施验收核查,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三是开展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五)增强河湖长制实效。充分发挥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职责,加强对各级河湖长、河长制成员单位考核力度,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及有关单位对河湖库管护责任。充分运用“河长制+”工作模式,创建省级幸福河湖、市级幸福河湖2到3个,对3至5条河流开展健康评价,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常态化开展河湖长制宣传活动,加强河湖长制相关条令条例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河湖保护志愿者活动,切实提升各级河湖长履职能力。持续开展“清四乱”,强力推进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进一步提升河湖岸线管理水平。
(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巩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公共节水示范单位创建,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节水、护水、惜水的良好氛围。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加大水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取水、超计划用水等行为。一是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确保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亿m3以下,万元GT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2年分别下降3.2%、2.2%以上,为枞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二是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准备工作,对己命名近5年的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小区进行复查,新增建设节水型企业不少于3家、节水型公共机构不少于4家、节水型小区2个;三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四是大力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宣传,提升全社会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意识,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七)强化河道采砂综合监管。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人防+技防”工作模式,严格视频巡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确保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采砂管理秩序稳定可控。根据管理动态和需求,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和点位布局。规范内河(湖)采砂许可和监管,保护河湖及水工程安全。开展蓝盾专项执法行动,实行全天候全江段监管;开展汛前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开展长江采砂管理日常巡查2457次、专项(联合)执法行动48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614人次,碎片化拆解非法采砂船舶1艘,完成引江济淮安徽段枞阳小港航道枕砂项目一、二期,累计用砂量10.66万m3,征收水资源费179.2万元(1-10月),向税务机关推送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99.7万元。
四、统筹协调推进,务实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位
(八)完善水利管理体系。遵循分级管理原则,逐级落实部门、乡镇、村社管理责任人和具体责任,健全水利工程管护制度,强化工程运行管理,构建完善的三级水利管理体系。强化水库、大坝、泵站等重点区域、重点点位监管,优选监管人员,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关键点位实现监管人员全覆盖。严格落实农村供水管理“三个责任”,逐库落实水库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责任人管理考评机制,确保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管分离机制,从体制架构和权力运行上减少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滋生腐败的条件,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九)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实施小型水库、地质灾害点等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加强山洪灾害、水库监测预警平台设施的日常维护,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关键点位监测全覆盖。强化数据整合,努力实现监测系统互融、信息共享。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成果应用推广,强化与传统水利工程的结合,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十)抓牢行业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水利行业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水利建设工程和运行工程安全专项治理,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巡查,推动全县水利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向好。
(十一)严格依法治水兴水。切实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扎实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涉河涉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聚焦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河湖乱象热点,加强线索摸排,强化执法检查,持续性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切实维护水事秩序。
(十二)统筹推进重点工作。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灌溉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巩固饮水安全脱贫成果。坚决扛牢“化解矛盾、服务大局、维护稳定的责任,强化担当,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安排,主动作为,切实做好创卫包保工作。按照“四个不摘”,坚持“队伍不散、责任不松、帮扶不减”,持续做好脱贫户、挂联村的“挂包帮”工作。统筹抓好统战、群团、扫黑除恶、反骗防诈、防邪反邪等各项工作。
五、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十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创新党建品牌为抓手,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党务队伍建设、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党建+”引领活动,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定期做好系统内部分析研判,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加强制度建设,突出源头防控,抓好巡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好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定期汇总研判整改推进情况,确保反馈问题按时序清零。紧盯重点工程、关键岗位、重要环节,常态开展警示教育,加强风险隐患防控和权力运行管控。持续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纪律规定专项检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行政审批,着力优化水利营商环境,提高服务精准度和实效性,集中化解群众反馈河湖长、农村饮水等突出诉求。深入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加强廉政文化载体和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全力打造清正廉洁机关。
(十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鲜明用人导向,优选配强干部队伍,加大公务员招引和人才引进力度,充实专业人员,加强水资源、执法、监管等薄弱环节人才培养,不断增强队伍专业能力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提升水利事业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实行班子成员分线负责制,强化岗位职责、责任追究,努力提升干部职工驾驭工作、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