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7日
二、发布地点:枞阳县交通运输局5楼会议室
三、主题主办
主题名称:枞阳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
主办单位:枞阳县交通运输局
四、发布会主持人和发布人
局领导班子成员
五、参与人员
交运局职工、公交公司职工及群众代表
六、通稿
枞阳县以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坚持“城乡统筹、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顾、运邮结合”思路,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全国物流服务品牌,建立了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和扶持政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交通一体化总体创建情况
(一)农村公路“畅安舒美”。截至2022年底,全县等级公路共340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31.2公里/百平方公里,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公路近3100公里,均为四级或以上公路,其中县道331.84公里、乡道729.4公里、村道2036.7公里,全县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一是修建上山临湖旅游路。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计划中,实施三公山景区旅游路、岱鳌山景区旅游路、岱冲湖景区旅游路、大青山景区旅游路等100余公里。二是修建进场入园产业路。把直通产业园区、茶园林场作为农村公路修建的主攻方向,打通农村电商发展物流瓶颈。实施“公路+园区”工程,配套建设产业路、园区路200公里,促进了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融合发展。三是完善制度构筑安全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体系健全完善,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100%。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比例100%,县政府每年按照县道不低于8000元/公里、乡道不低于4000元/公里、村道不低于2400元/公里筹集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列养率100%,经常性养护率100%,优、良、中等路比例达到90%,县、乡公路年均大中修比例达到7%,实现小修保养常态化。成功创建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40余公里,并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二)城乡公交联通内外。2018年正式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农村客运班车全部取缔,计划总投资3.74亿元,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5亿多元,其中社会资本累计投入7233万元。三个江心洲长江渡口渡船免费,且铁铜洲已通公交车。一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交线路53条,其中跨区域公交线路5条、县城区公交线路7条、县城至乡镇干线公交线路9条,农村公交32条,实现公交线路县域全覆盖,村村通公交(除两个江心洲),形成了与周边县市衔接互通,县内层次分明的三级公交网络。配置公交车236台,公交线路总里程1200余公里,年运营里程逾1200万公里。二是统一运营管理。枞阳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是根据《枞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PPP实施方案》设立的PPP项目公司,负责县域内公交建设、运营和管理,与安庆汽运公司枞阳公交分公司系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三是公交运营智能化调度。建立了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通过后台对全县236台公交车进行全过程、全时段视频监控、调度。四是具备多种方式支付。支持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联闪付、智能IC刷卡等多种收费方式,便利群众乘车。正积极申报入网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五是财政兜底保运营。2020年以来,县政府累计补贴公交运营经费10712.66万元。
(三)物流发展国家品牌。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入选全国第三批物流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项目库。一是健全三级物流体系。县寄递物流中心位于县客运中心站,15个乡镇已经全部设有综合运输服务站,都具备管理、综合服务、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其中的三种以上功能,均在正常运营。全县共有物流末端网点288个,其中快递进村服务站216个、快递末端网点72个,每个行政村(居)至少有一个含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的服务点,村级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统一物流标识。设计制作了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标识、标志,并在农村物流经营企业、物流服务站点,农村物流、快递及运邮公交等车辆上广泛粘贴,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提升群众感知度和服务满意度。三是强化机制保障。财政每年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县电商产业发展,实施专项“电商贷”,解决中小微电商企业资金需求;对进村快件每件给予0.3元补助,加大对“末端物流”扶持力度。2020、2021、2022年三年累计补助邮政快递企业495万元。
(四)客货邮融合发展。今年来,我县着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客货邮场站、网点建设改造及车辆改造共930万元,其中县政府投资约600万元,企业自筹约330万元,初步构建起枞阳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一是三级场站共建促融合,全力打造“1+15+190”的三级“客货邮”融合体系。在县级层面,建成枞阳县客货邮融合发展中心。盘活县级客运站资源,引导县邮政快递共配中心入驻运营。在镇级层面,通过交通站场、邮快网点改建等方式打造15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在村级层面,稳定运行190个村级邮快合作站点,打造其中40个标杆站点。二是两大合作促共赢。邮快合作进村快件在寄递中心交接,由邮政公司共同配送到村,自8月份实现客货邮融合以来,共配送进村快件约56万件。优化农村公交网络和“快递进村”网络,新增或调整公交站32处,开通交邮合作线路16条,实现交邮合作。日均公交代运下行邮件快件1.2万多件,日均代运上行邮件快件超千件。为邮政企业节约转运车辆4辆、驾驶员4人,节约运营成本25万元,为汽运公司增加租金收入7.5万元、村级邮快合作站点增收20万元。实现公交客运企业增收,邮政快递企业节资,双向赋能,多方共赢。
(五)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枞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推进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出台《枞阳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枞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PPP实施方案》《枞阳县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定了《枞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2016-2030)》、《枞阳县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30年)》《枞阳县城乡公交场站布点规划》。三是严格督查推进,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县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城乡公交场站建设、公交线路优化、农村物流等方面工作目标;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县党政机关重点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县政府办在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中进一步明确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单位及协同责任单位,及工作完成时间节点;县政府督查室按月跟踪督查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层次较低。航空铁路目前是空白。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仅占9%,严重偏低,农村公路质量不高,抗灾能力弱,路网结构亟待优化。虽已实现村村通公交,但偏远地方群众出行仍有不便。二是现代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物流园区建设由于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除邮政快递外,其它物流企业基本还处于传统发展阶段。三是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跨方式、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不充分。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聚焦交通强县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大力实施交通先导战略和投资倍增计划,抢抓引江济淮“黄金水道”通航机遇,加快补齐交通运输发展短板,持续提升城乡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支撑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主干公路建设,推进天天高速、S40高速建设,形成县域内“三纵一横”的高速公路网(三纵:德上高速、S40高速、G3高速,一横:天天高速);改建提升国省干线,重点改造年限早、技术等级低、行车路况差的国省道,解决干线公路高水平通行服务“瓶颈”问题,全面提升枞阳交通主通道服务能力。二是建设完善“四好农村路”,建好“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加强景区、产业节点间的互联互通,改造提升县乡道,创建国家“四好农村路”。三是建设轨道网络,推进合池高铁、北沿江高铁、铜枞市域铁路、江北港铁路等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及周边重要节点城市铁路公路联系。四是打造水运网络,持续推进引江济淮菜子湖航道建设,加快罗昌河航道前期研究,构建以长江航道为主、引江济淮菜子湖航道和罗昌河航道为辅的“一主两支”高等级骨架航道网布局,建成展望码头,实现枞阳港区高效集约发展。五是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尽快完成选址,力争明年开工。
(二)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水平。一是巩固好现行公交一体化运营模式,严格县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绩效考核,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压缩运营成本。二是强化公交运营调度,城乡公交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加密运输旺季乡村公交密度,便利群众出行。三是探索发展定制公交,从企业的大门口到员工的“家门口”,专线包车运营,推出乡镇单位通勤班车,公交精准化服务;加强交旅合作,公交线路延伸到景区,助力县域旅游。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互协作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四是深化交邮合作,对接更多快递企业,探索专车货运运邮模式。
(三)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立足打造安徽南部地区物流节点,加快推进临江产业园建设,提升货运枢纽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水平,推动公转水等多式联运发展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二是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利用好县客运中心站资源,结合周边资源,建设县域物流中心,快递企业全部进驻,实现共同配送。三是推进运输主体整合,整合现有公交、邮车、快递专车资源,高效集约配置农村物流资源,积极承接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输业务,大力推广城乡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模式。四是深入推进全国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
(四)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平台融合对接,支持县级物流中心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接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物流、农产品企业等信息,推进网络货运等新型运营服务模式。二是加强物流运输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促进人、车、货、站、线等要素的精准匹配,激活农村客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客运、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信息共享对接,形成“互联网+智慧交通+快递物流”“物流+特色农业+电商”双循环大格局,促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高效运转。三是推广“掌上公交”APP,通过“枞阳公共交通”微信公众号使用,让群众及时掌握枞阳公交车动态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