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应急管理局> 规划计划> 工作规划> 其他工作规划
索引号: 1134072276685849XG/202311-00006 组配分类: 其他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枞阳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生产、司法
名称: 县应急局2023年工作总结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11-24 发布日期: 2023-11-24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2029601
县应急局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11-24 14:56 来源:县应急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应急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统筹推进全县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森林防灭火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安全生产工作

 1至10月份,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22年同比分别下降2起2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强化安全宣教工作。举办多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400多人次。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宣贯活动1374620人次;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践诺”活动411956人次;报道企业主要负责人“七带头”14次;开展“动火作业风险我知道”宣传活动49762人次;对电焊工等危险作业人员开展安全培训9228人次;开展“外包外租大排查”活动21188人次;开展外包外租典型违法案例专题警示教育15466人次;对外包外租项目开展大排查57次。县安委办组织开展枞阳县“安全宣传咨询日”广场活动,设立咨询台23个,摆放展板56块,现场接待群众咨询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主题深入人心,全县安全生产氛围十分浓厚。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结合我县实际,不断优化综合监管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印发《枞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要点》。根据不同时节安全生产形势,先后召开3次安委会全体会议,重点调度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尾矿库、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综合监管效能。印发《枞阳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总体方案》,从5月中下旬到年底,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按照动员部署、企业自查和部门帮扶、精准执法、总结提高四个阶段,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底数,系统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截至10月底,企业自查发现隐患634个,已整改630个;部门发现隐患1224个,已整改1135个;县级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7个,已整改5个。

 三是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安全防线。以全县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全县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全县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专项整治、醇基燃料安全专项整治、“遏事故、保安全、争进位”攻坚行动、全县群租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为抓手,紧盯关键节点和重点时段,采取部门联合巡查、专项检查和暗访等多种形式,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着力构建常态化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四是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非煤矿山领域:对全县11座尾矿库逐库开展安全环保“专家会诊”及“回头看”,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隐患44,闭库销号1个。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强监管严执法年”专项行动、露天矿山专项整治、停产停建矿山专项执法检查、地下矿山隐蔽致灾普查治理督查、地下矿山自救器规范使用专项检查、非煤矿山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执法检查65次,下达执法检查记录29份,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3份,复查意见书3份,检查隐患113条,均已完成整改销号,隐患整改率达100%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违反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等违法违规行为立案处罚5起,罚款16.5万元。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检查加油站等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43家(次),发现安全隐患54处,整改完成54处,整改率100%完成31家加油站危险化学品经营变更现场审核、2家危化品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延期审核和2家危化品经营企业申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审查。召开柴油经营专题工作会议3次,集中研讨和指导服务整改困难企业,对柴油加油点负责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会2次。现场指导16家柴油加油点完成整改工作,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检查2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共发现隐患3处,已全部完成整改。对190家烟花爆竹零售单位安全检查,发现隐患156处,已全部完成整改。开展烟花爆竹“打非”工作,查处烟花爆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3起,罚款2.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00元。工贸行业领域:根据年度执法计划及有限空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工作部署,开展执法检查33次,下达执法检查文书21份,发现问题隐患62条,整改率100%。一是深入完善监管企业基本信息。督促各乡镇(县经开区)对辖区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结合举报核查和执法检查,及时补充企业、完善“是否租赁厂房”等信息140余家。二是深化纺织服装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10家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下达执法文书5份,排查问题隐患18处。三是开展有限空间及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检查。结合专家指导服务和重大隐患整治工作,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徽蓝兰毛巾被单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审批不规范、有限空间基础台账不完善等44项问题,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对粉尘涉爆工贸企业安徽明豪实木家俱有限公司、铜陵万华禾香板业有限公司等存在现场粉尘收集区域安全警示标识牌设置不全、公司专职安全员任命文件过期等7条隐患,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严格落实“粉6条”“限4条”,强化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四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围绕涉及钢结构筒形仓、电气焊作业、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排查出涉及钢结构筒形仓企业2家、物料仓储等钢结构筒形仓43个,对存在钢结构筒形仓部分未做防腐处理等11条问题隐患,建立台账清单并督促整改。根据县检察院检察建议书,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县经开区等相关部门对市政府挂牌督办的枞阳县艾弗妮诗服饰有限公司和枞阳县经济开发区华茂工业园2号楼等3处重大火灾隐患场所开展督查,督促企业按期完成整改销号,目前均落实整改工作。工贸行业预防性行政立案处罚1宗,罚款2万元。

 五是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实施清单动态维护更新机制,将实施清单维护更新责任落实到人,及时完成安徽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安徽政务服务网、电子证照库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动态维护工作。及时对照省应急厅下发的清单要素等相关材料,对已经录入的清单要素逐条逐项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压缩环节、精简材料、缩短时限,提高办件量,提高覆盖率。共受理并办结行政许可事项26件,公共服务事项55件。窗口受理事项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二)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印发《枞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枞阳县2023年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要点》,明确全县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二是强化典型创建。编制《枞阳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指南》,实地考察指导钱铺镇鹿狮村做好2023年度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采购物资支持备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印发《枞阳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动态管理工作方案》,推进全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日常管理工作,扩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效应。指导枞阳镇金山路小学成功创建2023年度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指导藕山初中申报创建省级、旗山小学申报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三是强化灾害救助。组织做好526-27日强降雨灾害防范应对,及时发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情调查统计报送,加强会商,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灾情;组织9个乡镇紧急避险转移人口共239人,设置集中安置点1个,紧急转移安置26人。分别下达2批次中央及省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30万元,用于洪涝抢险救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应急处置等方面支出。

 四是强化冬春救助。摸底调查出全县2023-2024年度冬春需救助人数为25546人,主要是因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房屋受损等原因致使家庭生活困难人员。需救助对象涉及全县189个村(居),共计12466户家庭。根据家庭类型分:特困供养人员700户,低保户2135户,返贫监测对象330户,其他困难户3022户,一般户6279户。其中,非一般户共6187户,占需救助总户数的49.63%,非一般户涉及到的需救助人口共12638人,占需救助总人数的49.47%

 五是强化保险理赔。实施好枞阳县民生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工程,督促承保公司及时理赔。110月份,民生保险已赔付案件42件,支付赔款金额361.24万元;农村住房保险已赔付案件51件,支付赔偿金额24.8万元。

 六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各乡镇各部门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六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抓、专业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召开全县森林防灭火工作会议,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修订《枞阳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枞阳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组成人员、森林防灭火包保责任区划分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了森林防灭火工作机制。狠抓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宣传模式,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实效。全县共计发放宣传品18000件、悬挂标语920条、出动宣传车1820台次、进村入户宣传42000余户。印发30000份《枞阳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禁火令》《枞阳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公告》《致全县居民的一封信》,与县公交车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滚动广告宣传协议。建立手机短信平台,累计发送手机短信200000条。狠抓野外火源管控。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开展森林防灭火督查,县森防办派出2个督查组,深入一线督查森林防灭火工作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全国“两会”期间,县森防办负责同志多次带队深入一线开展督查,实地检查各单位森林防灭火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装备及使用情况,县直包保单位及时进驻到各自包保区域,指导帮助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各乡镇也加大森林防火宣传车巡逻密度,安排专人佩戴红袖章,在重要进山路口设立检查哨,护林员全天候对进山祭祀人群进行登记检查。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狠抓值班值守和火情处置。县森防办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接到火情指令后,第一时间通知所在单位组织人员或调动县森林消防专业队迅速到达指定地点,执行扑救任务,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今年以来,全县森林防火形势总体稳定。

   七是强化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强化隐患排查整治。4月下旬,联合水利部门派出四个督查组分别对江堤、菜子湖暨两赛流域、白荡湖流域、陈瑶湖流域等汛前准备工作进行督查,督促15处险工隐患整改到位。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针对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个制定整治方案,纳入群防群策治理体系。充实防汛物资储备。坚持“分级负担、分级管理”原则,设置防汛物资储备点省级8处、县级5处、乡镇级17处,储备砂石料0.31万立方米、木材158立方米、袋类85万条、布类34万平方米、救生衣4046件,购置泵类57台、发电机6台、水陆两用挖掘机1台、冲锋舟15艘。社会号料砂石7万吨、编织袋40万条、木材300立方米。修订完善预案。修编了73个山洪灾害防御预案、3个江心洲、1个外滩圩防汛和人员转移预案,唐山联圩、豸岭圩、杨湾圩等3个万亩圩口,马鞍山水库及5座小(一)型水库、109座小(二)型水库、51个万亩以下圩口防汛预案,做到“一河一策、一圩一策、一库一策”。同时编制了“叫应”机制方案。强化防汛队伍建设。全县组建防汛抢险队伍3815人、民兵应急连120人、无人机侦察保障排20人,各乡镇分别组建30人的民兵应急排。依托施工单位,组建防汛抢险预备队。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小型水库安全度汛、防汛抢险技术支撑等3个工作专班,聘请市级水利专家和县内退休水利专家,成立防汛抢险专家咨询团。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动态分析强降雨区分布,做好趋势滚动预报。同时,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群等平台,多渠道、广覆盖、高密度地向社会基层群众发布预警,累计发送预警信息5000多条次。强化应急响应机制。52620时至277时,枞阳县平均降雨量151毫米,枞阳国家站降雨量111.5毫米,最大降雨量256.8毫米,根据《枞阳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防指启动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各级防汛责任人立即到岗到位,按预案要求做好各项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纪律。51日起,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为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是强化防震减灾工作。对钱桥祥龙生态苗木、项铺白云生态园、枞阳庙巷里水井、浮山地质公园等9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开展巡查,统一为8个地震宏观观测点更换了新的标识牌。配合市地震局在全县6个乡镇开展省地震监测预警台站选址工作。对县数字测震台以及地震水位监测站进行运营维护。有效应对安庆3.0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与市地震局沟通了解本次地震参数等信息,通过各乡镇灾害信息员(防震减灾助理员)、地震宏观观测点了解各地区震情影响,立即指令各非煤矿山企业及时撤离井下人员并排查隐患,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震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