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自然资源领域>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07227430523970/202309-00067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枞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名称: 关于县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9-13
有效性: 有效 咨询电话: 0562-3211671
关于县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9-13 12:57 来源:枞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文本下载

王明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14-2-2号提案)收悉。提案中对我县土地要素保障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做好要素保障提出非常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全县土地要素保障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我局对你的提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并深入到县经开区调研座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会商研定土地要素保障措施。现就有关事项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提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全县各类项目及时落地实施,今年来,我县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依据,全力保障全县各类项目用地需求,按照“拿地即开工”的原则,积极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机制,引导企业对闲置低效用地增值开发利用,通过亩均效益评价,倒逼工业项目用地节约集约、提质增效,持续盘活存量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通过强化空间规划保障、提高用地报批效率、加快土地供应等有效措施落实土地要素保障。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优化布局保空间。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全县空间发展做出合理安排,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切实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促进土地要素保障和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不断拓宽视野思路,持续探索创新方法,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项目落地的土地要素保障对不同类别的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国有、集体资产进行分类处置,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依据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使用和管理;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的,编制规划专题论证报告,按程序办理项目用地和规划等相关手续,鼓励建设用地的复合高效利用。目前,已有效保障了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白柳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等10宗项目及时落地。

(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发展空间。经自然资源部、省厅审查批准,我县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00.56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为66.69万亩,县域城镇开发边界用地总规模为36.47平方公里。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积极向上争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照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1.3倍是全省的最高上限),新增建设用地7.22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重点用在保障县城区发展,主要用于县城产业园区建设,其中临江产业园新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约2.16平方公里、桥港北扩区及黄公山码头区新增城镇开发边界面积约2.83平方公里。

(二)全面构建规划体系,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组织编制《枞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目前,已完成专家评审、公示、县政府、县人大审议等法定程序,并于7月4日上报市政府审批。本轮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布局将工业用地占比调整为28.32%,与上一轮规划11.62%相比,工业用地占比大幅度提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用地支撑。二是组织开展乡镇总体规划两规一致性处理。为满足乡镇发展需求,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下,2023年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规划支持,我局已组织开展了会宫镇、白柳镇、钱桥镇、横埠镇、山镇等5个乡镇的两规一致性处理,并报县政府审批,保障了项目落地。三是组织编制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启动重点地块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银塘单元、临江单元、桥港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桥港单元ZY11-01地块、桥港单元ZY11-04地块、蒲州单元ZY10-1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其中桥港单元ZY11-01地块已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加速了土地报批进程。四是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根据《枞阳县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2021年完成了2个村庄规划试点;2022年完成25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2023年度已完成编制35个村庄规划。至目前,已完成62个“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方案编制,其中钱桥大塘村、山桃花村、官埠桥团山村等28个村庄规划县政府已批准实施。这些村庄规划编制,为多个项目落户城镇开发边界外提供了条件。

(三)强化规划全过程管控,规范发展空间。严格规划全过程管控,严把项目预审关,及时公开规划信息,严格工程现场踏勘、放验线和竣工核实,落实全过程监管。同时,也为企业市场化、金融化运作创造了条件。今年来,共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9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6份,出具规划条件书33份,规划核实地块35宗。

二、坚持以指标为载体,多措并举保用地。对上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内大力开展新增耕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整治项目,增加补充耕地入库指标,落实占补平衡,努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2019-2022年,我县共实施补充耕地项目234宗,面积6804亩,补充耕地数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一)摸清底数,明确任务。依据二调数据,充分利用三调成果,安排第三方对后备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提取图斑,对符合实施新增耕地的后备资源进行内业比对套合,现场核实,系统预检据统计,据统计,我县新增耕地后备资源约8600亩。2023年,尽管市级下达我县新增耕地任务只有1800亩,我县自我加压,计划组织实施3200亩,目前已完成市级验收2463.74亩,300亩已完工待市级验收,正在组织实施约500亩。已入库721亩,另373.36亩,待省厅现场复核后,即可入库。

(二)强化领导,合力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在项铺镇召开现场会调度,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督导。县自规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等各部门分工协作,全面履责,合力推进。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统筹调度,分管负责人具体抓、一线落实。县自规局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制定清单,倒排时间表,明确在4月底前,将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立项、测绘、工程施工要同步跟进,确保7月底前完成任务数的50%9月底前完成30%11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三)建立机制,长效常治。建立督查制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会同县自规局,根据各乡镇任务进展情况不定期开展督查,并对督查结果予以通报。实行年终考评制度。县政府将把土地复垦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目标任务,严格进行考核。

三、坚持以挖潜为突破,节约集约增效益。坚持“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理念,开展“三类地”清理,积极采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增效”、批而未供土地“减量加速”、低效及闲置土地“腾笼换鸟”等措施,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障和支撑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一)摸清存量家底。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县历年批而未供闲置及低效等存量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了台账、图册以及数据库,共摸排存量建设用地220宗,面积6094亩(不含2023年新批准的建设用地),其中城区95宗,面积2948亩(含今年已供应5宗,面积163亩);其中经开区存量建设用地面积 2715 亩(新楼园区存量土地490亩,横埠园区存量土地358 亩,连城园区存量土地 343 亩,桥港园区存量土地 1524 亩);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闲置土地清单13宗(含经开区3宗),经开区摸排疑似闲置和低效用地28宗,合计闲置低效用地38宗;同时,摸排出企业闲置厂房面积77318平方米,闲置办公楼59267平方米,涉及企业29家(连城园9家,新楼园13家,横埠园区7家)。针对上述摸底调查情况,已拟定 “一企一策”,建立了闲置低效处置台账。

(二)找准形成原因。多年来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我县工业用地粗放利用依然存在产生了大量低效和闲置土地分析原因主要如下:一是低价获取土地使用权我县早期部分工业用地取得土地价格仅仅1-2万元/亩,甚至是零地价,地价成本底,企业拿地后立即融资,用融资的资金来建设项目,企业的粗放经营自然而现二是招商项目质量不高部分企业虚报投资规模,拿地后资金链断裂,正常开发建设和经营受阻;三是供地规模过大。部分企业大面积圈地拿地后资金不到位未开发;四是投资协议履约监管不到位。招商协议后期执行情况监管不到位,承诺投资规模、税收等不能兑现以上是形成新的闲置低效用地主要原因

(三)精准分类施策。一方面加快供应力度,推进批而未供处置。认真查找分析批而未供的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方案,加快划拨一批、出让一批、租赁一批,实现效能提升。持续加大招商对接力度,加快供地进度;对已征收但不具备供地条件的,加快土地征迁地块清零行动,达到供地条件。2023年市政府下达我县批而未供处置任务完成2457亩,力争处置2948亩截止2023年8月底,我县已完成批而未供处置4017亩,完成今年任务的163%。另一方面,针对闲置及低效用地,逐一制定处置方案。1、向疑似闲置土地栏桥加油站、惠和医院下发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分别会同所在地镇政府约谈栏桥加油站、惠和医院、G347治超站用地单位;2、会商县卫健委报请县政府收回金社医养一体化项目用地;3、对经开区3宗工业用地(正其和、力酷医疗、福迈医疗)进行闲置土地工作提示;4、对未投资建设到位的国能动力、康弘医疗、汇泰车轮等多家企业进约谈和函告,要求尽快落实项目投资建设内容。5、审查同意新胜科技、中富恒源转让,苏邦节能新建厂房转型升级;6、对无新建计划的常诚车灯、中百吉配重、松芝汽车部件,结合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沟通双方业主,促进低效用地转让再利用;7、对进入司法处置程序的奥海服饰、静韩织造、盛仁建材等,积极与司法部门对接,尽快完成司法处置程序,引进新项目落户。据统计,市级下达我县2023年闲置土地处置任务127亩,截止8月底,已完成处置133亩,完成今年任务的104%。同时,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围绕工业项目亩均效益评价,对新增双零企业、D类企业等低效用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项目用地准入和退出形成常态化机制。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来,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采取收回收购、分割转让、司法拍卖、整体出租等一系列举措,累计促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16家。其中收回土地使用权2宗(枞香食品、福斯流体),依法引进企业对闲置低效用地转让(含分割转让)再开发10宗(城矿再生资源、龙华天纺织、中百吉配重、康弘医疗、鑫泓纺织、康飞新材料、鸿利不锈钢、翔美箱包、靖烨汽车、德昇服饰),通过司法拍卖处置2宗(宏智门窗、鼎新户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2宗(诚易金属、英莱特汽车内饰)。另外,多举措增加标准化厂房,拓展用地开发使用空间。据统计,县经开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6.55万平方米。譬如,在新楼工业园建设铝基新材料产业园,占地6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其中钢构标准化厂房17.2平方米,多层厂房(双创、孵化中心)10万平方米,综合楼1.4万平方米,员工宿舍6000平方米,配套2200个机动车停车位的停车场一座。目前1-4号厂房及1栋综合楼已建成,园区道路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对园区产业升级壮大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来建园区、招项目、搭平台,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和产业承载力双提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四)探索遏制增量。为切实破解土地闲置和项目难落地的“两难”困境,同时杜绝闲置及低效新的增量发生,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如下探索建议:一是提高我县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由于土地征收及报批成本逐年增加,目前实际成本平均35万元/亩,而我县经开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仅10万元。提高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有利于促进有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二是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由原来的容积率不小于1.0提高到不小于1.2,今年已供应647亩(含正在挂牌261亩),按照容积率1.2与容积率1.0测算,相当于多供应129亩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是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对通过加层、改造、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的,均不增加土地出让价款;三是分期供地。对于引进企业需要大面积用地的,待企业一期投资建设完成后再组织二期供地,避免被企业圈而不用,形成新的闲置土地四是严格项目审查。加大招商引进项目审查力度,确保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五是强化招商协议履约情况监管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对没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和在约定时间不能投资到位的,要签订项目终止协议,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和政策优惠六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相关部门要探索制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等各类生产要素差异化价格制度倒逼低效企业清退和低效企业清理,逐步淘汰单位能耗较高、单位排放值较大的企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以上措施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新增闲置低效用地,确保新项目、好项目及时落地。

     四、坚持服务为重点,提质增效保项目。优化土地报批流程,压缩行政审批时间,探索“标准化供地”等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质增效用地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一)优化报批审批流程,高质效服务。一是提高征地批前程序履行效率。同时拟定征收土地预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以及征收土地公告,报县政府一次性审签,提高审签效率,再根据各公告规定的时限要求及时调整并张贴公示。同时指导乡镇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积极主动与乡镇政府对接,明确征地程序,提前做好分户调查、补偿登记、征地协议拟订、失地农民保障摸底等工作,待征地相关公告到期后即可组织材料上报审批。二是实施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积极推行工业项目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模式,开展工业项目工程开工前各类行政许可事项“超前受理、联合预审”,规划审批和施工许可前置审批,将规划审批和施工许可由原来的“拿地”后再办提到“拿地”之前,对企业自愿开展审批的项目,提前进入审批程序,提前出具规划预条件,利用土地出让前的准备阶段,企业先行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勘察设计单位、地质勘探、规划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和施工现场临时水电、消防设计审查等),确保正式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当天即可取得开工前全套审批手续,一次性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施“拿地即开工”可促项目提前开工时间达3个月以上。

(二)探索创新供地方式,多途径保障。一是标准地出让。2021年来,我县实施“标准地”改革工作,制定了《枞阳县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工作流程,规范性文本的格式标准,形成了工业地块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排放、亩均税收等标准体系。2021年来,我县在经开区实行“标准地”供应24宗,总面积1646.24亩,实现新增产业用地100%“标准地”供应目标。二是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方式及点状供地模式。因我县非试点县,目前尚不能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举办)企业的用地需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县组织相关部门到泾县、黟县等学习取经,借鉴好做法、新经验,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我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作价入股、联营管理办法,并在安徽金谷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浮山镇在陆花园项目试点,成功以入股模式让企业取得了规划许可和土地使用权,另外根据项目建设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精准报批,点状供地。三是租让结合,探索推行先租后让学习借鉴江浙沪地区的做法,县经开区探索开展工业用地厂房“租让结合”等制度,让企业先租赁,待企业进入稳定期,达到约定利用条件根据企业的意愿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以减少因企业经营问题导致土地闲置或低效,避免后期清理的难度。目前,县经开区与5家企业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面积达79155平方米。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节约集约用地总目标,建立存量用地动态管理制度,落实建设项目容积率、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控制指标,按照合同约定的开发时限,实行跟踪管理,确保工业项目按期开发建设,把盘活存量用地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手段,通过收购、置换或入股联营等形式,加快“腾笼换鸟”和开发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感谢你对我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县经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枞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协办单位:县经开区

办复类别:A

联系人:汪洋

联系电话:18956979626

 

 

202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