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县减灾救灾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枞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枞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3年3月2日
枞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落实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夯实防灾减灾基础,不断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我县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坚持党委和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县减灾救灾委统筹协调作用,指导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省、市减灾救灾委和县委、县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将年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继续深入推进乡镇学习各地优秀防灾减灾救灾特色工作模式示范经验,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2.深化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县减灾救灾委成员单位间的工作协调联动,有效开展灾害监测、风险防范、监测预警、灾情会商、科普宣传,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
二、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3.做好城乡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农村房屋、地质灾害点、供热、供水、供电、通信、道路桥梁、市政管道、游乐设施等城乡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及时消除隐患风险,实施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强化常态化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4.全面完成综合风险普查。推进枞阳县综合风险评估区划工作,协助编制枞阳县评估区划成果报告。(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县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进一步完善评估区划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优先产出一批实用管用的评估区划成果。建设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展示与应用平台,选取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示范点。(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协助市地震局完成编制第六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
5.增强灾害监测识别水平和预警预报能力。持续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推广普适型监测设备,优化升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络,开展北斗卫星传输备用通道建设,提高山丘区局地突发强降雨捕捉能力和山洪灾害预警精准性。(责任单位:县水利局)持续实施雷达、监测预警项目建设等工程,加密布设X波段雷达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责任单位:县气象局)推动地震监测站网老旧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改扩建任务。(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开展监测装置部署、运维及电力气象深化应用工作,完成密集输电通道的电力气象装置部署。(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
6.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灾害天气、汛期等重要时间节点自然灾害趋势会商研判,建立部门趋势预测意见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流程,优化应急广播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和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建立红色预警叫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探索城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基层各类信息员队伍,及时处置应急信息。(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数据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7.有效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坚持关口前移,预判风险,防范在先的原则,结合当前实际,调整专项方案,细化部门职责,开展重大风险研究,分析重大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风险,提出防范建议,提升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三、不断提高自然灾害抗御能力
8.提升城乡房屋抗灾能力。开展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和结合校舍(城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巩固校舍安全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当年棚户区改造和基本建成任务。(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年度灾害发生情况,组织实施灾区因灾倒损群众住房恢复重建。(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9.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抗灾能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保障防洪保安水利、城市防洪排涝、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开展电网设施差异化建设改造,完成变电站、配电设施防洪能力提升项目。(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
10.提升农林业生产抗灾能力。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的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大力提升排灌系统基础设施防汛抗旱功能,继续做好农作物“四情监测”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专项普查,统筹抓好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病等防治工作。(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四、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
11.做好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围绕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加强基层减灾能力建设,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联合气象、地震、消防等部门,开展社区避险避灾演练活动,提升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工作。(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12.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结合主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深入推动防灾减灾宣传“七进”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形成宣传常态化、应急演练经常化,持续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13.完善灾害保险政策。指导承保公司做好民生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政策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理赔机制,督促承保公司认真落实民生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政策,切实提升受灾群众抵御灾害风险水平。(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县财政局,县银保监组,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五、积极做好灾害应对及灾后救助工作
14.全面加强应急准备。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及时盘点和补充各类应急储备物资,对多灾易灾地区视情采取调拨或代储等方式前置储备救灾物资。(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推进备灾库标准化建设,加强在库物资的日常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完善救灾物资仓储设施设备(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
15.切实加强灾情管理。严格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落实灾情统计上报的主体责任,加强和涉灾部门会商,及时、准确、规范统计上报灾情。(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
16.规范灾后救助工作。坚持“分类救助、重点救助”和“分户施策、精准施策”原则,精准细致做好因灾倒损农房重建工作和冬春救助工作,开展督查,确保灾后救助工作规范有效,切实保护受灾群众利益。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各级救灾补助政策,统筹资金使用。加强救助政策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畴。(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地震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