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充实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按照“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培育。不断提升培育服务水平,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培训及相关政策宣讲,落实各类优惠政策。确保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总数达到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0家以上。
(二)提升研发投入强度
继续实施“两清零”行动计划,推动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举办高校专家进园区、进企业,企业家进高校等产学研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实体。组织企业凝练、实施一批优质科技项目,以科技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研发总量提升。力争全年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规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企业“两清零”。
(三)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鼓励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
发机构等各类研发平台,围绕铝基新材料、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积极组织高校、科研单位与我县企业共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本地产业的紧密嫁接。力争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以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进一步提升我县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成果登记及技术合同认定。认真梳理全县符合登记条件的科技成果,组织企业进行填报登记,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
(四)推进产学研合作
一是围绕“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推进企业加大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重点对接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二是持续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对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征集、凝练、实施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五)突出人才引领作用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鼓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组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绩效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大力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产业组织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六)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服务
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度研商,将科技特派员工作节奏压严压实,确保工作进程有力有序。统筹优化资金投入,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支持,做好服务保障,调动广大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实效。推动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集聚人才资源,发挥平台优势,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