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目标
2024年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60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0%左右;工业投资预计实现73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技改投资预计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20.5%。预计新增规上企业24家,净增规上企业20家。
(二)主要工作举措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新增规上企业数等主要指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分析调度、指导催促等工作机制,发挥好预警机制作用,及时掌握规上企业生产运营动态,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跟踪和服务好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产全过程。滚动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抓好存量企业技改,重点做好枞阳海螺、金誉公司、枞阳毛巾等企业实施以扩能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技术升级改造,重点指导新投产工业企业设备购置,支持金誉公司实施5G+工业互联网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力争年内实现技术改造实现9.4亿元。
2.抓紧抓实企业“入规”。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现状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县工业企业“家底”,发挥“拟进规”企业培育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立动态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强化“政策+服务”扶持帮扶,加强入规申报工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跟踪监测和重点培育。对当年度落户投产的工业项目(企业),积极协调解决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进一步提升规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力争新增规上企业24家,净增规上企业20家。
3.强化中小企业培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切实加大人才培训和研发投入,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不断打造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目标区域内的产业链制高点。2024年,中小企业办将坚持中小企业成长梯度培育、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一条工作主线,力争培育6家“专精特新”企业,坚定坚决、聚焦聚力,加快推进全县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
4.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信息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借助本年度诊断报告,结合企业主诉求以及专家的建议,针对性的改进软硬件装备设施、技术水平、工艺流程等提升生产效率,推进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发展。点面结合,典型示范,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在全县选择1-2个重点企业作为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广泛应用,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争取工业信息化产业集群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在县内企业广泛提倡和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销售水平。争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信息化技术推广。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做好平台搭建、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工作,对企业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向上争取项目政策扶持和通过财政奖励,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5.完善企业诉求管理工作。常态做好为企服务。依托省为企服务平台、“亲清有约”助企服务日等渠道全天候受理企业诉求,坚持有诉必接、有求必应。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畅通、务实的政企互动机制和更加及时、长效、系统的帮扶服务机制,切实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落实落细包保机制。聚焦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企业获得感强的目标要求,按照一个县级领导包保、一个工作专班跟进、协调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企业发展上一个台阶的“四个一”包保模式。防范化解拖欠账款。对照省经信厅《全省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做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查自纠全覆盖,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照排查出的问题,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细化落实责任单位,无分歧欠款原则上发现一起清偿一起。对有分歧欠款,推动加快协商解决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确保问题不上交,属地能化解。
6.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有效扩大矿山企业技术改造,有序推进矿山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综合服务和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露天矿山“一矿一月一巡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联系矿山隐患排查预警作用,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严格非煤矿山新建、改扩建项目备案核准、工程初步设计初审程序,按节点推进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稳妥推进黄公山凝灰岩矿等大型矿山建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