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戏对残联

发布日期: 来源: 访问量:
打印

在统一度量衡时,丞相李斯问到斤两的换算关系,秦始皇没有说什么,只是写了四个字“天下太平”,笔画为十六画,于是就将斤两关系定为一斤等于十六两,再利用权、衡制得了秤,从此便有了公平。后人对“十六”进行了一番演绎倒是值一提,说它包含了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做生意人称东西时少别人一两则折福,少二两则损禄,少三两则减寿,可以看出世人对公平的追求。

恰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制秤的老人家门上有半副对联:上联是“老秤一斤十六两”,横批就是“天下太平”,而下联是空着的,上网搜了一下,有人续了一些下联,但看上去都不怎么样,于是试着对了一下:

上联:老秤一斤十六两

下联:青史两卷五千篇

两卷可以理解为“上下”,也可以是“古今”。五千年华夏,五千篇华章。三皇五帝,汉唐元宋,朝代更迭,衰兴浮沉,英雄豪杰倍出,一如过眼烟云。但天地之间自有一杆秤在,人心公则天下平。不知能否与上联相对,如不相配,还不如空着,残缺其实也是一种美。

由此又想起关于枞阳浮山的半副对联:“山浮水面水浮山”,也在寻找上联。远观白荡湖上的浮山,回味这副残联,确是文意荡漾,耐人回味。但这是一回文联,对得恰如其分确实不易。不久前去了一次浮山,因为围湖造田,白荡湖面积大减,所以我并没有看到山浮水面之美景,而且由于人为的破坏,桐城八景之一“浮山夕照”也已经成为传说。据说张公岩内有一井,水长年不枯不溢,太阳落山之前正好照在井台之上,由于洞壁光滑,光线折射到井中,井中便现出一轮红日,红光升腾四射,气象万千。当年张同之因恋此景,宁愿弃官不做,隐居于此,足见此中定有奇趣,故名张公岩。但因人与大自然的不懈斗争,破坏了折光之所,于今已不能看到美景,实是遗憾,不过此行倒是觅到了一个上联,也不知是否恰当:

上联:日映井台井映日

下联:山浮水面水浮山

张公岩旁,日映井台井映日;白荡湖上,山浮水面水浮山。想此美景,当然是大自然的杰作,物物相谐之因果,如今失了和谐,便胜景难在了。社会也是如此,人人相谐则为大同,官民相谐则谓大治,于是老百姓对离任的官员有的是摆十里酒席相送,有的则送“天高三尺”之匾相嘲,可谓公道自在人心。

五千年华夏经历了太多的盛世和乱世,人生短短百年遇上盛世是何等幸运和幸福,我们正逢盛世,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不应有太多的牢骚和不满,“中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于是再作一联,以此作结:“几十载风雨鸿图初展,数千年衰兴盛世欣逢”,横联就是“大道为公”吧。

相关文件: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下载doc 互动留言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