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制定此方案?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社会救助审批和监管职能有效分离,优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提高救助对象识别精准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此次方案有哪些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坚持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原则:坚持分类施保,统筹兼顾原则;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坚持便民利民、提高效能原则。
三、方案中提到了哪些内容?
镇村行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审批权。由镇村负责居民社会救助的受理、审核、审批、上报备案和动态管理等工作。
四、这次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有哪些?
(一)充分调研、制定方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和我镇社会救助工作现状,制定工作方案,报镇政府研定后,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社会救助联审联批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报县民政局备案。
(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指导协调,强化业务培训,收集问题和建议,及时总结和纠偏纠错,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全面总结、巩固完善。各有关部门、各村全面总结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有关问题和工作总结报送至县民政局。
五、为此,成立了哪些组织?
成立项铺镇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工作领导小组,镇长王泰安同志任组长,分管副镇长白晨同志任副组长,金池明、汪珣、黄智慧、章杨、王青、汪秀云、程岭双、陆汪杨等同志为成员。
六、审批的具体流程有哪些?
(一)申请。由家庭成员或家庭成员委托村民委员会代其以家庭为单位向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二)核对。申请人在提出社会救助申请时,经申请人授权后,由镇民政办或受委托的村民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家庭经济财产状况核对,落实新增救助对象“核对前置”制度。
(三)受理。镇根据核对结果,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理由。申请人对家庭经济财产状况核对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向镇提供相关补证材料。
(四)审批。镇成立社会救助联审联批领导小组,负责对前期的审核材料、办理过程进行全面审查,提出审批意见。
七、档案如何管理?
镇应妥善保管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档案、台帐和报表。建立救助档案分级管理制度,按救助档案管理规定对低保、特团、临时救助资料进行归类、建档。救助档案应齐全完整、统一规范、安全有序,并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存或处置。
解读负责人:白晨 项铺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咨询科室:民政办
联系方式:0562-575596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