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枞阳县出台《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为推动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二产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4116目标”);即:今后五年,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4个万亿级产业,加快建设智能家电、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0个超千亿级产业,加快培育10户超千亿企业、60户超百亿企业。《枞阳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2022—2025)实施方案(送审稿)》在起草过程中,主要依据省委、省政府年初印发的《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同时吸收借鉴《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枞阳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2022)》等文件有关内容,结合我县实际,在征求县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科学合理提出未来3年重点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强县之基、兴县之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县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六大”行动,提出16条创新举措,推动全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打造制造强县。
三、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县政府安排和主要负责人要求,县经信局负责起草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方案,3月31日完成初稿起草,4月3日通过OA平台发函书面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开区管委会和县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共征集意见和建议11条,完全采纳7条、部分采纳2条、未采纳2条,形成方案《送审稿》于4月15日提请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根据会议要求,针对我县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明确工作重点、务实举措,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县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科学设定工作目标、指标体系。5月12日,经县政府同意,正式印发《枞阳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方案(2022—2025年)》(枞政〔2022〕11号)。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明显提高,营业收入努力实现倍增,制造业发展在全省A类县中实现争先进位,力争挺进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一是发展质量上实现新提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5%,重点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推动一批企业获省、市级质量奖。二是总量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初步实现“5331”目标,即:年营业收入5个产业达到百亿元,3个产业超二十亿元,3户龙头企业达五十亿元,10户重点企业超十亿元,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更好。三是在生产效益上实现新跨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在1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在1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提升到8%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超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每年下降3.2%左右,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主要任务
一是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每年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以上,新增注册企业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推动一批支撑工业强县的“王牌主力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二是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打造“2+4+X”产业体系,深耕细作培育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5个百亿产业以及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强基工程,推行核心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开展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全链条发展。三是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聚焦龙头企业,重点在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产业体系中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开展产学研协同技术转移转化专项行动,支持企业与中科大、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常态化合作,到2025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四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培育先进技术改造生产线,打造一批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到2025年率先在绿色家居智造、新型建材等行业领域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县经开区“智慧园区”等典型5G网络应用。五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评选县长质量奖及其提名奖,争创市长质量奖、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开展“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培育认定一批省级新产品、“安徽工业精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和“三品”示范企业。六是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立县工业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对行业指导,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培育发展一批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及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六、创新举措
《方案》明确,稳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滚动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培育先进技术改造生产线,打造一批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运用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到2025年率先在绿色家居智造、新型建材等行业领域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全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工作。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依法依规推动土地、资本、政策向优质企业、产业、园区“三集中”,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企业和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常态开展“四送一服”行动,逐步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推动政策及时精准落地。四是建立倒逼机制。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全面推行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依法依规落实用地、用能、创新要素与亩均效益绩效挂钩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产出效益高的行业倾斜。五是加强考核评价。建立“赛马”机制,每年对各乡镇、县经开区当年度制造业综合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盘点收获、总结经验,对考核排名靠后的进行通报、约谈。
解读机关:枞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咨询科室:政策法规股
咨询电话:321176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