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报告》重点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补充,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两大部分。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工作要求,树牢“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低开高走,质效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特征逐渐显现。《计划报告》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是创新赋能助推产业转型。明坤铝业获评“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万华板业、东星部件分别入选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和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成长性企业。新进规上工业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新企业6家。入列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仙羽舌”“黄公山”白茶入选“皖美农品”;“白荡湖”大闸蟹等三家品牌获批“安徽老字号”。落实“两强一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万亩,预计总产51.56万吨。
二是项目建设铆足发展动能。继续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实行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安排省市重点项目139个,年度计划投资130.91亿元。1-11月,累计完成投资156.2亿元,投资完成率119.3%;年度计划开、竣工项目完成率均超120%。新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202.65亿元;新开工项目53个,总投资225.86亿元。
三是开放革新撬动持续增长。新签约长三角地区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45.73亿元,引入长三角地区资金19.95亿元。建立企业诉求“一口受理”闭环办理体系,构筑诉求办理扁平化架构。财政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农村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四是协调共进创建绿色城乡。“三区三线”划定完成,滨江公园、羹脍路等投入使用,新续建市政道路10条16.64公里;“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22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投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18亿元,实施项目62个;建设13个省级中心村,连续两年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五是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16项民生工程、10项暖民心行动扎实推进;县医院成功跻身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全省首个“省市县医联体”正式成立;46所智慧学校开工建设;60所幼儿园实现延时服务全覆盖。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建议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1.聚焦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一产“两强一增”。发展优质专用粮田78万亩,新增设施蔬菜0.3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万亩。加快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个;培训农机手300名,新增育插秧中心3个,农机农艺融合基地1个。二是推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战新、高新企业各净增6家、5家以上;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力争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三是推进三产“锻长补短”。挖掘消费潜力,加强限上单位培育。确保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农产品网销额增长20%以上;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家以上。力争全年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
2.坚持项目为王,推动有效投资再发力。一是继续开展项目攻坚。2023年计划安排省市重点项目155个,计划总投资123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1.4亿元;全年计划开工项目40个、竣工项目29个。二是继续发力双招双引。优化招商政策,在洁净厂房补助、金融扶持、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提高政策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聚力铝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建材、港区经济,瞄准央企国企强企,紧盯在外枞商和在谈重点客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加速建成4个百亿产业。三是继续提升园区能级。依托经开区铝基产业园平台,重点招引一批铝板带、铝箔及铝制部件等“上下游”企业,拓展铝基新材料精深加工;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奇瑞、比亚迪等知名企业,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着力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打造新增长极。建成桥港园区奇瑞大道,提升新楼园区、横埠园区部分道路。
3.深化开放改革,激发持续增长新活力。一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标沪苏浙,谋划启动与安吉、盱眙、句容三地的合作共建。创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三个;积极对接上海铝业行业协会,打造枞阳县承接长三角产业转型示范园。二是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建立完善“季度推进、半年点评、年度评价”机制,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三是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启动预算绩效改革,编制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项目三类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核查、处置审批等监管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
4.共建美丽枞阳,力促城乡同频发展。一是建设宜居新城镇。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新城扩容、老城改造、全城提质,争创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二是打造秀美新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5000户。扎实开展国家、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鼓励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三是补齐基建短板。积极争取S340横埠至雨坛段、S233庐江至小缸窑段一级公路改建列入省、市“十四五”规划;推动G237二期、天天高速枞阳段、S40宁国至枞阳段尽早开工。
5.守好绿色家园,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一是强化生态环境防治。持续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进白荡湖生态保护修复,完成白荡湖生态安全评估调查;打造“无废城市”,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二是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守“1515”三道防线。推进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定期开展长江岸线监督检查,加强长江岸线管控,严格执行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6.心系民生福祉,筑好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深入贯彻就业创业政策。围绕减负担、稳岗位、提技能、扩就业、保基本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广“2+N”招聘日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搭建乡镇输送对接、县外校企合作等五大服务平台。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推动职业教育“3+2办学模式”。加快教育资源布局结构调整,推进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提质升级,稳步推进省立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积极争创三级中医院。申报创建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三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基层组织,继续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社区协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稳步提高报酬待遇,到2023年底,全县乡镇社工站持证比例不低于60%。
同时为了突出计划的项目化实施,我们列出了明年拟实施的制造业、服务业、市政设施、特色小镇、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6个重点项目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