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机构简称 :白梅乡
- 机构全称 :枞阳县白梅乡人民政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1340722003126637B
- 办公电话 :0562-2773200
- 邮政编码 :246730
- 互 联 网
联系方式 :2670032095@qq.com
- 办公地址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白梅乡岩前村黄咀组1号
- 办公时间 :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职能信息
白梅乡简介
一、地理位置
白梅乡位于枞阳县东北部,东邻钱铺镇,南接金社镇,西连白柳镇,北与合肥市庐江县接壤,总面积44.35km2。
二、自然条件
白梅乡耕地面积643.3公顷,山场面积2512.2公顷,素称“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森林覆盖率达66%。
白梅乡有独具特色的白云岩景观。白云岩是浮山风景名胜区片区之一,与浮山隔水相望,人称“亚浮山”。白云岩山奇峰林立,怪石罗列,青鸟鸣涧,山泉清幽。现存8岩、3洞、11奇峰、8怪石、2泉、2池、1寺。白云青鸟乃老桐城八大名景之一,最叫人心旷神怡;白云岩寺乃佛教胜地,最令人流连忘返。
白梅乡有口味纯正的地方特产。孙畈生腐和孙畈糕点均由家庭式小作坊加工生产,工艺独特,配料独特,风味独特。孙畈生腐和糕点口味纯正,名扬四海。每逢良辰佳节,生腐和糕点都供不应求。
白梅乡有清香爽口的健康饮品。白梅乡产茶历史悠久,由于土壤、气候和采摘、制作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积累,白梅绿茶茶味醇厚,清香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年茶未上市,货已订空。
白梅乡有品位很高的玄武岩石矿。玄武岩是一种优质石材,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勘探,柳峰山蕴藏2亿多吨的优质建材原料玄武岩。
三、村落现状
白梅乡辖8个行政村,194个村民组,122个自然庄。全乡共6921户,23299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420余人。
四、气候
乡境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季风显著。
(一)气温
1.气温变差:乡境多山,受山脉阻挡,空气平流不畅,水平温差冬季不大,夏季冲清地气温高,高地气温较低,温差在4℃左右。全年平均气温16℃昼夜温差大,冬季(12—2月)平均气温4.8℃,1月份最低,平均3.6℃,春季(3—5月)温和,但升温快而不稳定,常剧升而骤降,夏季气温高冲凹地酷热,平均气温27.6℃,秋季(9—11月)略高于春温。
2.无霜期:乡境无霜期为251天,平均初霜期为11月20日,终霜为次年3月13日,每年11月中旬出现初霜最多,初霜与冬季开始相吻合,终霜与春季开始相差半个月左右。
(二)降雨
乡境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400毫米左右,降雨量季节分配差异大,春季降雨量占全年34%,夏季雨量多且集中占全年40%。夏初暖湿气流交锋,相持不一形成梅雨,一般入梅在6月16日前后,梅雨后,雨量减少,形成伏旱,秋季降雨量减少,占总量15%,冬季最小,占全年总量的11%。
乡境年初雪在12月12日前后,终雪在次年3月8日左右,初终间年平均日数为138天左右。
乡境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6%,4、5、6、7月份大,分别为78%、78%、79%、79%。12月份最小为73%。
(三)日照
乡境日照长短随着季节变化明显,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820日照时可达14小时,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350,日照只有1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9小时,年日照平分率平均为47%,夏季日照最长,冬季日照最短。
(四)风
乡境多山,因山阻挡,全年风速总体不大。春季多风,风力较大,2月平均风速达3.6米/秒,且持续时间短。四季风向,春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季节交
换出现东北风),秋季多北风、东风,偶有西风,冬季多北风。
五、地形、地貌
白梅乡属低山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相间,可分为3级地形。
(一)西北部高山区
该区域包括柳峰、独山、大岭、东山、南山、分水、一青等村西部面积,约1500公顷,占全乡面积的33.23%,其特点是高山连绵,山势陡峭,山脉多东南—西北走向,谷内沟壑纵横,平地极少。
(二)中部丘陵冲区
该区域包括柳峰、独山、东山、南山、大岭、小街等村东部,青畈、岩前等村西部和孙畈村全部,面积约为1800公顷,占全乡面积的41%。地势低平,丘多山少、河渠密布。
(三)东部岗冲相间区
包括一青、青畈、岩前等村东部及黄石村全部面积1100公顷,其特点是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山将整个区域分隔成一个个盆地。
六、历史文化
(一)民间文艺
1.舞蹈
狮灯舞:在乡内流行悠久,大受欢迎。狮灯舞由三人表演,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一人舞引球。配打击乐,三人动作协调,舞姿狂放,跪、立、卧、滚、爬、扑、奔腾、跳跃等动作惊险,气氛活跃。尤以“盘灯”、“抢球”、“摘红”、“走梅花桩”等绝技,引人入胜。狮灯舞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
双人地盘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主义。由二人表演,男女角色各一人。男角手敲小锣或手持折扇,女角手持花帕,来回穿花走动。曲调优美、表演灵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双人地盘舞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与黄梅戏表演形式相似。
打铃枪舞:是一种群歌群舞的民间艺术形式。由十几个男女青年,手持铃枪,排成几组,来回穿梭走动,一边跳舞,一边用铃枪击拍脚跟,节奏明快,动作优美,协调和谐,颇具地方特色。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
2.曲艺
锣鼓调:流传于民间,以锣、鼓、铲、钹等艺具按一定的曲律组合成优美的声乐。一般由五、六人联合表演,表演者要协调和谐,声乐喧天动听。一般有重大活动时表演。
胡琴书:民间流传。胡琴书艺者边拉边唱,也有边拉边说书。胡琴声乐曲调优美,缠绵动听。多拉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名曲,也有自编自奏。说书书目多为民间小说,如《四姐闹东京》、《天宝图》、《薛丁山征西》等。也有的艺人结合现实生活,反映时代背景,如《王老头开店》、《只生一个好》等。胡琴书艺术在老一代人中广受欢迎。
说书:民间流传。说书艺人身带大鼓,手持快板,来往于民间,也有搭台说唱。说书者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幽默诙谐。说书内容丰富,有古典小说、民间小说、现代生活小品等,多为群众喜闻乐见,故广受欢迎。
(二)民间工艺
1.编织:乡内主要有竹编、草编、线编等。竹编以竹为原料,先将竹子剖成若干条,再削成粗细均匀的竹丝,然后经分细、削薄、打光等工序,编制成各种精巧的日用品,如竹篓、竹篮、竹盆、凉席、竹椅等。有的将竹料编制成五花八门的几何图形右鸟兽鱼图案,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品。草编多以麦秸和稻草为原料,编成草帽、草扇、草袋等,用不同底色的材料编成图案,或编后印上图案,让人爱不释手。线编以毛线或纱线为原料,编成线褂,线裤、线帽、线围巾、线手套等,用不同的颜色,根据需要交织而成,织工精美,雅俗共赏,各派用场。此外,还有带编,以各种不同颜色的塑料带为原料,织成各种不同的精巧工艺品,如灯彩、杯垫等,既观赏又实用。
2.石雕:乡内有多名石雕艺人。石雕工艺品主要有碑刻、石柱、石狮石马等,多用于墓地、桥梁,建筑物。
3.剪纸:剪纸艺术品主要是窗花、门庆、床头花等。多用于春节、婚嫁喜事。
4.刺绣:绣织品主要是枕头花、鞋头花、荷包花等,一般用彩线绣织,成品色彩斑斓,多用于民间赠送礼品。
5.纸扎:民间纸扎主要是花灯和祭祀品。一般用竹片或苇杆扎成象形骨架,糊以不同颜色的皮纸,再涂上桐油。花灯有鲤鱼灯、兔子灯、梅花灯等。祭祀品有纸屋、纸箱、纸人、纸车、纸马等。迷信色彩浓厚。